喝水后胃胀恶心想吐怎么回事
喝水后出现胃胀、恶心、想吐的情况,可能与饮水过多、水中毒、消化不良和胃溃疡等因素有关,需要明确病因,再根据具体病因给予针对性治疗。
常见原因以及处理方法:
一、生理性因素
饮水过多:如果短时间内摄入过多的水分,超过了胃容量,容易导致胃内压力增大,从而出现急性胃胀、恶心、想吐的情况。
建议立即停止饮水,短时间内暂停摄入其他食物,可顺时针针对腹部进行按摩,促进胃肠蠕动,减轻胃肠道负担,若症状短时间内无法缓解,可在咨询医生后合理服用胃动力药物,帮助消化,如健胃消食片、多潘立酮等。日常生活中注意小口、适量地饮水,避免短时间内大量液体刺激胃肠道,引起胃肠道反应。
二、病理因素
1.水中毒:通常情况下人体通过水分摄入和体液排出来平衡机体体液成分稳定,当喝水太多或太快时,肾脏负担加大,无法及时将水分通过尿液排出,从而引起组织间隙水分过多,导致身体出现水中毒,常常伴随低钠血症症状,临床常见胃胀、恶心、呕吐、水肿或继发出现痉挛、意识模糊等表现。
水中毒多以对症治疗为主,轻度水中毒一般通过控制水量摄入或遵医嘱使用利尿药物排除身体多余水分,大部分能够自行缓解,病情严重者,建议立即就医,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抢救,以免导致永久神经性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建议平日饮水需要适量,缓慢均匀,可参考个人排汗量、尿量等情况补充水分,剧烈运动后避免大口喝水,同时补充淡盐水,以免发生电解质紊乱。
2、消化不良:消化不良多伴有胃肠蠕动功能差,胃动力障碍等现象,容易在进食或过量饮水后出现胃胀、腹痛、恶心、想吐等症状,一般可分为器质性消化不良和功能性消化不良,应查明引起消化不良的具体原因,再针对性治疗。
1)器质性消化不良:建议及时到院进行胃镜、肠镜等检查明确原发病,针对原发病诊治,常见慢性胆囊炎、慢性胰腺炎或消化性溃疡等疾病,治疗期间应注意调整饮食习惯,建议规律进食,避免暴饮暴食,以优质蛋白和富含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为主。
2)功能性消化不良: 当胃胀、想吐等症状严重时,可遵医嘱服用促进胃排空及消化的药物治疗,如多潘立酮、健胃消食片等,服药期间注意合理营养饮食,避免辛辣、刺激性等食物。生活中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细嚼慢咽,适当进行运动,促进肠胃蠕动,还可在专业医师或药师的指导下补充益生菌调理肠胃。
3.胃溃疡:长期的饮食不当可引起胃溃疡,从而在进食或饮水后出现胃胀、上腹部疼痛、反酸、呕吐、打嗝等症状,常规可口服药物进行治疗,如根据医生建议采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硫糖铝咀嚼片等药物治疗。另外,在服药期间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吃辣椒油、生姜、洋葱以及大蒜等刺激性食物,避免刺激胃肠道黏膜导致腹痛、恶心更加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