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中最容易犯的错!

 初次为人父母的我们怎样做才能尽量避免在教育上犯错误?当孩子出现性格上的一些小偏差、一些状况时,一定就是孩子的问题吗?其实也有可能是我们大人的问题。当我们学会用突破性思维、纵向思维的方式去思考,才会意识到当下大部分人对孩子教育的方法并不一定全部都是对的。我们应该通过这种思维方式摸索出一种适合自己孩子的特有的培养教育方式。不然的话,我们就容易在孩子的教育问题出现时,陷入到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的观念当中,最终使问题越来越严重,甚至无法解决。

  眼下,早教的机构这么多,早教到底有没有用?这是很多父母都会有的困惑。这个问题需要父母问一问自己,我们做早期教育到底是为了得到一个什么样的结果?我们对孩子的未来是否充满了很多的期望?我们期待20年后能得到怎样的一个孩子?

  这期,我们将一点点地抽丝剥茧,去发现一些早教的秘密,了解孩子成长的一些关键点,看看在早教中有哪些最容易犯的错误!

关于孩子

·母子一体感

  日本有名的教育家七田真提出了“母子一体感”的概念,其认为母亲与婴幼儿处于共生关系。

在身体层面上的共生:怀孕时,孩子在妈妈的腹中,孩子是妈妈身体的一部分,此时孩子和妈妈是完全的共生关系;分娩以后,稚嫩的婴儿需要依靠妈妈的哺乳来生存。

在感觉上共生:妈妈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孩子:妈妈自己感觉冷的时候,首先会想到要给孩子添衣加被;妈妈饿的时候,也会先想到孩子该加餐了;这个过程中,妈妈给孩子的感觉命名:这是甜的、咸的、软的、硬的、热的、凉的……宝宝饿了、渴了、拉了、尿了、困了、想妈妈了……从简单,到复杂。孩子通过妈妈的抚养开始了解各种感觉及其对应的名称,在妈妈的协助下发展出各种感知觉的能力。

在情绪上共生:妈妈高兴,孩子也会咯咯地笑;妈妈生气,孩子也会频繁哭闹或有更多的攻击行为;妈妈平静,孩子也会开朗快乐;妈妈恐惧,孩子会更加焦虑;妈妈悲伤,孩子就敛息屏气、察言观色,或者和妈妈一起掉眼泪……父母影响孩子人格形成的最大的因素就是情绪。

在精神文化上共生:父母是6岁之前的儿童所处的最大的环境——人文环境或者叫精神环境。父母精神生活的状况决定了儿童的精神生活。家里要么是文化沙漠,要么是流行文化,要么是人文气氛浓厚的书香门第。父母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对儿童起着决定性的濡染作用。

在母婴一体感的时期,婴儿会通过母亲来建立对这个世界的基本信赖感。它对于一个孩子的性格、品德的发展、心理状态、情绪状态和行为模式,都起着至关重要的、决定性的影响。

所以妈妈应该从胎儿时期尽早的建立培养母子一体感。而孩子6个月—3岁是安全感建立的重要时期,如果这个时期,妈妈能够给予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和价值感,孩子保持与妈妈的亲密关系,那么到3岁-6岁孩子的自我意识开始出现萌芽时,孩子就能渐进地、成功地与妈妈分离,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个体。这时,妈妈主导的位置稍微退出一些,爸爸开始进入建立与孩子的一体感,到6岁—12岁时,爸爸妈妈共同来创造孩子和家庭的一体感。

唯有用这种方式才能顺利地让孩子在0—3岁时建立安全感,3—6岁塑造性格和自信,6—12岁甚至到18岁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两大循环模式

  中国自古就有这样一句话:“3岁看大,7岁看老”,幼儿心理发展的根基就在这里。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最关键的点是两岁。如果你已经是一个2岁孩子的父母,而你还不知道语言爆发期、分离焦虑期、物权意识的敏感期,你还不知道怎么去帮孩子顺利地去度过这个时期,那你就需要好好地补课和学习了。2岁左右的语言爆发期是孩子开始进入逆反期的比较明显的信号。孩子为什么会进入逆反期?因为孩子的自我意识在这时期开始萌芽。孩子想表达自己、想去尝试、想独立去完成一些事情。

如果父母从孩子一出生就开始对孩子做很多的主动积极的训练,每天给孩子进行阅读,给孩子进行光感的训练(视觉训练)、听力的训练(比如古典音乐的播放)、触觉的训练等等,那么等到孩子2岁左右进入到语言爆发期,他会把他所有学习吸收的东西在两岁时呈现给你看。相反,父母在两岁以前没有给孩子进行有意识的训练,到了孩子两岁时出现了逆反期、分离焦虑期或物权意识的敏感期,父母就会出现困惑,孩子本来性格挺好的,怎么突然变得这么无理取闹了呢?

当孩子有这种现象出现,如果父母用最正确的方式方法顺利地过渡这个敏感时期以后,逆反这个问题就解决了,这以后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上会更轻松,这是一个正向循环模式;相反,如果父母对孩子不理解,处理的方式方法不对,甚至用一种强制式、暴力式的方式去处理,就会导致孩子在这过程当中更逆反、更加的脾气不好,本来在两三个月之内可以顺利度过的敏感期、逆反期却延长了,如果孩子两三岁就出现状况,那么以后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会越往后走越艰难,这是一个逆向循环模式。黑色的两岁就是对父母育儿的第一次考验,也是早期育儿教育能否成功的分水岭。

·三个反叛阶段

  0-3岁、3-6岁、6-12岁,三个阶段各自有各自明确的特点和意义,第一个阶段为智力的塑造期,第二个阶段为性格塑造,第三个阶段是习惯的塑造。

“三岁定八十”,三岁为什么这么重要?孩子从一出生就具有与生俱来的学习能力。幼儿的学习能力非常强,而在这个时候对孩子进行智力塑造是最容易的。可能父母不经意说的一句话或者是做的一件事情,孩子都记住了。孩子会在以后的生活当中就说出父母说过的话,做出父母做过的举动。孩子的这个阶段是潜意识的用脑学习阶段,他的学习方式跟成人的完全不同。这也是很多父母的误区,忽视了这个时期对于孩子的早期教育。

  那么0-3岁时对于孩子性格、习惯的塑造,是不是就没有任何作用?并不是这样子的,只是把孩子每个年龄特有的问题和现象(智力、性格、智力)放在相应的每个最容易被塑造的阶段去把它们塑造好。

在0-3岁的阶段,父母如果对孩子做智力方面的塑造工作会事半功倍,效果会非常好;到了3-6岁,孩子的自我意识逐渐形成,在性格方面进行塑造会有非常明显的效果;到了6-12岁时是塑造孩子习惯的最佳时期。当父母把孩子的每个年龄特定的教育难题,放在最容易塑造的时期进行解决,这样做,父母教育孩子就会更加的容易和轻松。

  孩子出生以后都会有各个成长时期的问题,而三个反叛期就相当于三道教育难题。如果每个时期的问题出现了,父母不去了解孩子,不用正确的方式去把问题解决,那么2岁逆反期的问题,就会积累到6-7岁的叛逆期,而6-7岁叛逆期的问题仍然没处理好,就会继续积累到12-15岁的叛逆期。这就会导致教育问题会越积越严重,越积越多,等到孩子进入到青春叛逆期时,父母就会发现孩子各种的问题铺天盖地地涌出来。

  所以,父母应该从孩子一出生就进行早教,在教育问题刚出现、还很小的时候,就尽可能解决它。这样,孩子越大的时候,出现的问题就会越少。

·五大能力培养

父母会发现有的时候孩子特别的着急想喝奶,奶还没有冲好,孩子就已经哇哇地哭闹,奶瓶还没递到嘴边,孩子就已经恨不得一口咬住奶嘴吃奶。这种情绪如果多了、久了,孩子就会慢慢形成脾气。如果想让孩子将来情绪稳定,那么从孩子6个月左

展开全部
2020-04-08
1.4w浏览

精选专题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