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干预之一“从一块饼干开始”
基本情况:
2014年2月27日,曹老师接到团委电话,南溪派出所来电请求对一名10岁的小女孩进行危机干预。据派出所王所介绍,昨天下午5点钟左右,妈妈接曹子琪回家路上,在界冲理工路上,一辆未上牌的小客车发疯一样撞上了子琪的妈妈,冲出去十几米,子琪妈妈倒地后七窍流血,120未曾赶到就当场死亡了,子琪亲眼目睹整个案发过程,扑倒在地拼命叫妈妈起来,妈妈不要死,场面惨不忍睹。
问题描述
案发后,曹子琪作为目击证人在派出所录口供到晚上十点多钟,回家后一直睡不着觉也不想吃饭、不说话,情绪极其低落,一直哭着叫妈妈回来、妈妈不要死。
曹子琪的爸爸看上去四十岁左右,非常瘦弱、面色苍白,脸上布满了皱纹。曹子琪跟在爸爸身后,有些躲闪,很不情愿地在沙发上坐下,不愿与人对视,对我们的提问都不予回答和配合,阻抗情绪严重,当提到妈妈时,情绪失控,开始哭闹,听不进去任何话。
原因分析
根据以上情况介绍,我们大致了解子琪目前的状况应是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表现。创伤后应激障碍( PTSD)是指个体经历、目睹或遭遇到一个或多个涉及自身或他人的实际死亡,或受到死亡的威胁,或严重的受伤,或躯体完整性受到威胁后,所导致的个体延迟出现和持续存在的精神障碍。
曹子琪亲眼目睹案发现场,对她的心理造成巨大冲击,这个年龄对母亲的情感极其依赖,却面临失去母亲的恐怖,内心深感无助、无奈、害怕、恐惧等情绪交织,在重大创伤出现后72小时内是急性障碍的重要发病期。
根据艾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童年期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子琪在这个年龄失去妈妈难免会在同学同伴中产生自卑感,这也是我们需要帮助她克服的核心内容。
强大的灾害后的心理反应一般有三个阶段:一是惊吓期,二是恢复期,三是康复期,目前子琪正处于惊吓期阶段,这期间对其面临的这种破坏性压力进行心理学干预是必须的。
另外我们了解到,在一周前子琪才从另一所学校转学到现在的学校就读,新环境的适应对儿童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要面临很多不适应,尤其对内向和自卑的孩子,此时又出现重大创伤事故,属于继时性叠加压力。
心理咨询过程
综合以上情况,对子琪应采用的心理干预过程大致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认知系统的作用:子琪的潜意识中可能觉得,妈妈是因为接自己放学回家,或为了保护自己而横遭车祸的,通过疏导改变其认知,让子琪接受现实,减轻负罪感。
二、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此时家人和朋友的陪伴尤其重要,尽量不让子琪有太多独处的时间,多谈论一些开心的话题,多看课外书,转移其注意力,通过心理干预让其发泄痛苦情绪,把对妈妈想说的话大声说出来,鼓励其将压力释放出来。
三、生物调节系统的作用:子琪从小跟着妈妈睡觉长大,突然没有妈妈,睡觉必然不适,调节睡眠等生物系统非常重要,睡前可由亲人陪伴,讲讲故事或做些小游戏,让其慢慢适应。
四、咨询关系是一切有效心理咨询的关键。在与子琪进行接触中,刚开始她的情绪非常激动,对于我们的谈话一直阻抗,不予配合,一直哭着要离开,这些表现在创伤性应急障碍中也是非常常见的,触动我们的一个小小细节是,子琪哭累了后吃起了手中的旺旺饼干,这成了我们打开子琪心灵的钥匙,我们鼓励曹爸爸一起带子琪去了肯德基,在这个过程中,子琪开始接受我们,与我们进行沟通和互动,甚至开一些小玩笑,吃过肯德基后,我们已经基本建立了一个比较信任的咨询关系,于是再给子琪做了沙盘游戏,并且给曹爸爸单独做了心理疏导。离开时子琪的脸上绽放着天真的笑容是对我们是好的嘉奖。
五、重大创伤性应激障碍对人格的影响是深远的,受害者的情绪还会不断有反复波动,一次短暂的心理干预是远远不够的,我们会继续对子琪的状态进行跟踪,连续地对其进行心理疏导,使其彻底走出心理阴影。